舞蹈家马金泉用16年的岁月,以最感性的语言,
写下本土舞蹈艺术开拓的家信
写在《万象甲骨》筹募发展基金 演出前夕
用16年的岁月,
养一个可能,等待一个破茧
16年前,自己从美国纽约回国,放下在外国较好的发展空间,选择将外国的舞蹈专业带回马来西亚,面对这里艺术贫瘠的现象,扪个头,就窜入了这个泥灰土,梦想在上面种花。想到的是,并非誓要将泥灰土穿洞挖凿,而是在上面重新铺上可以滋养艺术树木的泥土,就从最小块的一个范围开始,渐渐扩大。凡事最难的是开始,我想到帮运泥土的“铲泥车”及“ “神手”在那里?我和舞团另外一位创办人叶忠文就开始积极训练舞者,期待这个“铲泥车”及“神手”在未来可以发挥搬运肥沃土壤的团队功能。
1998年的舞者集训计划,经过5年的练就,2003年成立了本土第一个全职性现代舞团,“铲泥车”及“神手”到位了。
16年里,我带着“铲泥车”及“神手”的舞者在全马各地举办舞蹈工作坊,舞蹈营、艺术讲座及演出,大大地将舞蹈艺术从舞台扩大至马来西亚的全民艺术。我思考及制作“雅俗共赏”的创作节目给一般普罗大众,将看了明白的舞台表演提升它的审美及价值。我也构思及制作纯高度的艺术创作作品,把这些作品带到海外各大艺术节演出。一个可以走的进厨房,也可以走的出厅堂的本土舞团,是我这16年来的思考路线,目的是和祖国人们一起成长本土艺术,也让本土艺术的高度在国际展现。
16年的步行岁月,我们做到了基础目标,此刻,也让我思考自己及共享空间专业舞团未来更深远的规划。
我觉得自己可以为本土做出更多可能,舞团也可以为本土开拓更多的生机。
经过这16年带领舞团开拓本土艺术,给我最大的挑战是财务,也是生存最基本的条件。16年来,我总是超时地在工作,一心一意全情投入在本土艺术发展上,养就一个艺术的团队及场地不容易,舞者、行政人员全职受薪、办公室、排练场、服装道具室每个月也是需要费用,创作时需要资金,16年来怎么过,我不敢回想,拉紧拳头拼了就是。16年后,我想应该要有个转弯吧,把过去累积的经验、方法用另外一个力度投掷新的抛物线,让自己及舞团调整呼吸的方式,为未来存活。
这是舞团第一次通过演出向大众募款,希望可以为舞团募得发展基金。我许愿,愿意为本土舞蹈艺术有更好的滋长,让这里的人们、下一代、世界,因为有优质的艺术而活出不一样的质感,我愿携手共舞世界文明的创造,但愿这个携手之中有你的参与,高兴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